研究生出国留学和在国内上个 985 哪个划算一点?

研究生出国留学和在国内上个 985 哪个划算一点?

UKuni梁同学

本科:天津大学

Offer:布里斯托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圣安德鲁斯大学

专业:生物专业

GPA:80%-90%

IELTS:6

Final Decision:帝国理工学院


一次交换,让我明白差距有多大

 

0439

 

我以前从来没思考过出国留学这件事,一直都是想着到时候学校保研就好。那时候的我想尽办法要把每学期的成绩都要做得最好,以我的成绩来说80%的概率肯定在保研的名单里,虽然说竞争保研的压力还是蛮大的。退一步说,就算我去考研,我也对自己十分有信心,考本专业的话应该也不会难到哪里去。

 

但出去交换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以前更多是一种安安稳稳的状态,有点像“混日子”,就是感觉不需要拼了命地去努力也能过得很不错的样子,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在意,觉得不值得在意,就松松垮垮的状态。直到我去交换的那段时间里,我才开始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生活”,真的很不一样。

 

8459

 

在国内的时候,课堂上提问老师、上台表演等对我来说根本不在话下,有时候还会跑去和外教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但是到了国外,周围都是外国人,需要你用英语去和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我的内心真的是慌了,表面上还要装作非常淡定的样子(哈哈哈应该说是死要面子吧),一开始在那边的时候,听课完全是懵逼状态,只能是随机抓一个词,更别提课堂上提问老师了。后来只好买了一个录音笔把上课录下来,回宿舍慢慢听慢慢理解。

 

750

 

上课的教授们都还蛮不错的,上课的时候逻辑思维特别清晰,一点都不受年龄的影响。其中有位教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以此来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最好提的问题都能让他反应一会儿。在国内上课的时候就没这种感觉,老师直接把知识教给你,上完课就走,也不用你思考特别多,直接接受就可以。如果想多学一点的话,还得自己花时间和精力自己去学,自己找资料,还不一定对。这位教授每次留下的作业虽然说不会特别难,但是也做起来也不能水,就是这样。

 

1812

 

还有就是周边的同学,你会发现周围的人比你更优秀,班上有个学神,每节课真的就是学神和教授的互动课;教授讲的知识也更先进,那种氛围会让我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必须努力去充实自己才能追赶上这些人的脚步。虽然交换的时间过得很快,感觉刚适应就要回国了,但是周围的同学发狠的学习状态的确让我吃惊。

 

回国之后开始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不过还不够坚定。回来之后和几个在国内读研的学长聊天,明显感觉到那种差异,他们抱怨最多的是有的教授爱理不理的,有的呢不懂装懂,或者是实验室的设备一直未得到更新等等。我觉得很可惜,因为学长也是很优秀的,这样子根本没发挥到他的优势。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学长说的也可能是个例。但是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放弃在国内读研的想法,坚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659

 

其实从就业市场也能看出来,海归似乎更被“优待”一些,如果你还是名校海归,在海外有工作经历,国内的公司真的是很欢迎你。当然前提还是得有真材实料吧,渣渣的留学生也是存在的。

 

留学,只能冷暖自知

 

决定DIY留学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想着还有一年的时间,其实自己孤军奋战是很容易懈怠的。习惯了以前的状态,有时候想着时间还多,也没有完整的规划,一放松下来,时间就会悄悄地从各个缝隙中溜走,等着我惊讶地发现找不到它们。申请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一个节点没有及时处理好,补救起来根本措手不及。

 

留学申请毕竟要经历一个过程,结果也要漫长的等待。那时候刚开始和老爸老妈说想出国留学的时候,他们也没多说什么,可能感觉我会放弃吧。那段时间我自己又是翻官网看材料,又是练口语背单词,时间久了父母难免会不理解。他们不理解我为何放弃保研(可能保研成功)而选择那么辛苦地去留学,“去到那边人生地不熟的”是他们常挂在嘴边劝我的一句话。有些亲戚朋友也开始说我这不靠谱,可能是父母叫过来做说客的吧,说留在学校读研多好,而且985学校耶,还是很有用的之类的话。哎,简直有苦说不出,奋战雅思和准备材料过程中的焦虑和难过根本不知道和谁说。

 

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我邻居的儿子”或者是“我同事的女儿”也是英国还是美国留学回来的,还不是得回国工作,还不是得从基层干起,还没我国内本科毕业的儿子混的好呢。

 

565

 

一开始我会被这些闲言闲语气的够呛,但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吧。看来留学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身边人的干扰,去面对这种无形的压力。那段时间有几次一刹那的瞬间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但是当我拿起书想起交换的种种,我便不由自觉地选择继续背雅思去。

 

留学路上,总有过来人调侃:“留学就像找对象,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呐。”他们不懂留学没关系,但要留学的我如果对自己没有认知、对未来没有想法才是最可怕的,毕竟我的人生是我的,要我自己去走的。

如果最终还是回国就业,出国留学有什么意义

 

从小到大,我对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还是蛮有信心的,所以我选择“独笔文书”。后来我读了一本哈佛大学范例文书教程,领悟到了里面的申请者是怎样用独特的方式去叙述自己的故事,而对比自己的才发现自己写的平淡无奇,并不突出,让人读来无味。

 

其实想一想,申请人成千上万,很多背景都大同小异,最关键的是在文书中怎样去凸显我的独特性,去给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书写作要围绕一个故事主线展开,告诉招生官们我大学四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哪里,个人规划是否清晰,兴趣点和学校项目是否契合,一下子纠正了我的写作误区,并且一步步引导我深度挖掘自己的重点经历。这是我综合了众多材料得出来的。

 

51

 

语言成绩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比较遗憾的一点,因为实习任务繁重我也就忽视了日常积累,在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备考,分数比预想中的难刷。刷了好几次雅思成绩还是6分。这也是个教训,做个规划真的是太重要了。

 

看到帝国理工的邮件录取通知,寥寥数句却让我反复读了N+遍,我相信再过几分钟我就能将它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从开始选定留学国家时,我把英国放在了后面;到后来选择大学时,我把对帝国理工的期望也是放在了后面(因为它确实太遥不可及)。刚才我还在想,是不是抱着绝望的态度反而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反正,申请,心态要放宽,但行动要亢奋!

 

87459

 

很荣幸终于接到帝国理工的Skype面试邀约,接下来如何充分把握这次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面试成了最紧急的任务。提前准备好面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工具,我等到了我的面试官Mike。面试开始后,我先进行了之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讲述了自己如何由有趣的书籍开始对生物产生兴趣。在我阐述的过程当中,面试官一直都没有打断我,只是就一些细节进行提问。

 

offer不来心急,offer来了也心焦。前者是怕自己没学上,后者是陷于难以抉择之中。一个学长用一个问题提醒了我:如果最终还是回国就业,出国留学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我反复想了很久,虽然说很功利,但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出国读书和能回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没有必然直接的关系。跳出中国人扎堆的圈子里,看事物会更全面,对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种至少是尊敬的态度。

 

89656

 

很庆幸我身边有一帮好兄弟,正是他们的鼓励,让我随后的每个学期都不曾虚度,过得充实而美好,拿到梦校 Offer 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正是他们的经历,带给我对未来更多的思考,让我做出了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选择。

 

英伦学霸
讲真,双非低分申请英国Top10的名校有这么难?
拒绝南安拒绝卡迪夫,她选择去利物浦的原因是...
相关文章
标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