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uni刘同学
个人标签:
本科:211大学
专业:数学
均分:75%
IELTS:6
Offer:巴斯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
Final Decision:Bath(MSc Computer Science)
争取机会在本科期间出国交流,未必是坏事
我觉得在不影响以后升学、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国交流一年半载是个很好的经历。
我大一,室友大三师兄窜去德国某高校交换一年,期间游遍欧洲十四国,先不说美景美食阅历无数,他回国后与我们的眼光见识却又不同。在我还纠结一个人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三日游是否安全时,他早已一个人游遍北欧三国。我们一起出门时,他的认路能力和自理能力远在我之上了。当然也就更不用说英语口语,自然是远远在我们之上了。
所以大三上学期我也和师兄一样去争取出国交流的机会。我飞跃重洋来到法国,在这儿开启新奇有趣的交流之旅。交流项目并不像交换一样时间比较长,没有课程成绩交换认证的烦恼,更多的是去体验国外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到达交流的学校,最开始去旁听的一节课上,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教授会点回答问题的同学到他那边登记,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除了我以外的同学都有被点到。后来下课后我主动和教授沟通诉说了自己的不安。教授人很nice,他告诉我说因为是第一节课想让我先慢慢适应下来。
到了第二节课,教授不仅主动给我创造答题的机会,课后还专门找我聊天,他开口第一句就是在夸我英语说得很好,鼓励我要多多答题交流想法。这些种种小细节都让我感受到“很不一样”。
过去这半年里,打着交流的幌子,我去了欧洲、西亚和北非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国家,进到了北极圈,也轮遍了地中海。这半年带给我第一个收获是更加“自信”,也即是说,大大改变了我的社交方式。
我开始寻求更加有效率地交朋友的方式和放松发泄自己的途径,开始有选择地拒绝派对邀约、并且试图在酒吧里尽量绕开无聊的集体话题。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独,反而和一些我眼中有趣的外国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有趣的谈话。
所以说本科时出去看看,还可以让天朝和各国比较一下,看看外国是否真是天堂,是否研究生有必要出国念,是否有必要移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科交流确实是感受外国文化,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的绝佳机会。毕竟比十天的欧洲七日游深刻多了。而且因为出去时间较长,成本也摊下来比短期旅游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准备考研还想留学?一切都来得及!
自己觉得其实交流的时间过得很快,感觉刚刚适应了,把生活圈人际圈什么的都建立好了就要走了。曾经和朋友吐槽过说感觉像玩游戏练级,刚刚上手了就要弃号了。所以其实最关键的是,看自己想收获什么。在这边交流的时间真的很短,机会很多很多,真的要抓紧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
在交流的时间去过的这十几个国家里,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国。从莎士比亚歌剧到世界闻名的音乐剧和现代舞,英国拥有充满活力的表演艺术传统。通过感受世界知名的庆典、当地的庆祝活动和公众假期,深入了解英国丰富的历史和当下流行文化。不过时间实在是不够,原谅我只能匆匆掠过。
交流回来后,身边有不少同学早早地就着手出国留学或考研的计划。特别是我的一个哥们,刚开始他的经历真的是很振奋人心的,早早就坚定了要去美国读金融硕士的想法,拼尽全力从旅游管理转专业到金融系。
平时有事没事就背单词刷托福真题,不论骑车还是和我走路都在往耳朵里灌着BBC,弄得我都看不下去了,有好几次都想把他的笔记撕掉(原谅我真的很想认真和他聊会天)。
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开始考虑是否考研还是出国留学,在国内考研的院校,怎么说,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的。而那时候之前大二进入了学院的一个项目,那时候学院就承诺所有进入该项目的学生只要能达到要求,至少都会有本校专硕的保送资格。家庭情况不算那么好的我,出国就意味大笔的开销,我的家庭是负担不起的。于是我顺理成章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可能是我太想去那所大学了,我太想看看身处高等学府的生活是怎样。因为太渴望,以至于我竟然开始害怕,我担心考不上该怎么办,我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是不是白费了,我做的这个选择究竟对不对...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处于这种焦虑之中,后来我开始有点自暴自弃,不再早起,不去看书....
和留学回来的师兄聊起,他建议我不要把自己困在原地,尝试走出去。
“你不是之前出去交流的时候还走了很多地方觉得很开心的吗?”
“是啊,但是我没有勇气去出国留学,或者说钱不够吧。”
“有想法就要敢于去做,我相信出国会是你觉得值得的选择。”
......
那天聊了很多,聊了很久,在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两条路面前,我决定出国留学。毕竟均分不足,但还是希望冲刺名校;选择英国,也是更加向往英国文化,想亲身感受,丰富自己的经历。
这个选择真的比在国内考研的院校好吗
有了留学的念头后,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是金钱、有人说是院校和专业、有人说是语言成绩和 GPA 。对于留学小白的我来说,每一个环节都不敢含糊应付。
准备留学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留学人数越来越多。而这引发的连带反应就会是竞争愈发激烈、标化成绩等申请要求也愈发严苛。
按照自己本身的情况,我一共申请了7所学校,因为我的专业是数学,所以我想着计划申请金融类、计算机类专业。我申请了埃大的金融专业、拉夫堡的创新管理专业、兰卡的数据科学专业、巴斯的数据科学专业、谢菲的金融数学专业还有华威的数学专业。
想的时候总是很美好,等待offer的过程却是特别煎熬。也许是晚申请,也许是申请的人太多了,我始终没等来offer的邮件。那段时间每天早上起床,我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邮箱,一天要看八百遍!
终于,等了一段时间,却等来了拒信,一封接着一封,最初的4所都是拒信,一所offer都木有,我的内心感觉到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好几次偷偷在被窝里流泪,没想到自己连一个offer都拿不到,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分析前面4封拒信的情况,主要还是在于我对国家以及学校的招生标准不够了解。英国是典型的“名校控”,211教育背景的我可以不用担心,但是分数也是考核申请看重的其中一点。眼看今年的申请季就快结束,还没拿到offer怎么办呢?
我开始怀疑我这个选择究竟做得对不对,也开始懊恼后悔当初放弃去考研保研的选择。一所offer都没收到,我感觉到恐慌,百思不得其解之余,也夜夜失眠,处于焦虑之中。
后来导师建议我再投两所学校申请,加大篇幅把重点放在我的专业课成绩高分和丰富的实习经历上,尽快赶在截止日期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我便尝试投巴斯的计算机科学和WMG的技术管理,继续耐心等待。没想到的是,我迎来第一封 offer 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我还以为自己没睡醒是在梦中,紧接着反应过来之后便是一阵狂喜!
先是埃大发来了offer,紧接着,巴斯的offer也陆续发下来了,开心得我简直飞起啊!!当时我打开邮箱收到offer的那一瞬间是又惊又喜,幸亏耐心等待啊,后面的结果真的是越来越好,整个人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了。而且还是我的dream school——巴斯,所以说没收到Offer不等于拒信!耐心等待就会有更好的收获!
从准备材料到提交申请,再等来 offer,就像是梦一样的过程,难以置信这么快就可以梦想成真,我也能和以前崇拜的大牛们一样出国读书啦!
关注英伦学霸微信公众号,关注更多英国院校信息